一、试样制备与处理
试样要求
试样需平整、无裂纹、气泡或机械损伤,厚度均匀(建议0.1~3mm),面积应大于电极直径的2倍。
模塑件表面需无缺陷,厚度公差控制在±2%以内。
液体介质测试时,试样需在变压器油或硅油中浸渍48小时。
预处理
试样需在标准环境(温度23±2℃、湿度50±5%RH)中调节至少24小时,以消除环境因素干扰。
二、环境与设备控制
环境条件
试验箱需具备温湿度控制功能,温度23±2℃、湿度50±5%RH,避免湿度升高导致材料吸湿性下降或温度波动影响测试结果。
高温测试时需使用油浴(如300℃)消除表面放电干扰。
设备校准与安全
定期校准高压分压器、电流传感器,确保电压误差≤3%。
设备需配备过流保护、过压保护、自动放电装置及联锁装置(开门断电)。
三、测试操作规范
电极选择与安装
根据材料类型选择电极(如板-板、球-球、针-板),确保电极表面光滑(粗糙度Ra≤0.8μm)且安装同轴。
薄试样优先使用不锈钢电极以减少击穿损伤。
升压方式与判定
升压速率:工频试验推荐100V/s(快速法)或逐级升压法(初始电压为预期值的50%,每级增加10%并停留1分钟)。
击穿判定:电流骤升或贯穿性放电时自动切断电源并记录电压值。
耐压测试
施加规定电压(如1.5倍额定电压),保持1分钟观察是否击穿或局部放电。
四、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
数据记录
至少测试5个有效试样,剔除偏离平均值±20%以上的异常值,计算击穿电压平均值、标准差及耐压强度(击穿电压/厚度)。
保存电压-电流曲线及试验报告,支持导出至Excel或Word。
影响因素
试样厚度:非线性影响击穿电压,需标注测量方法(如激光测厚仪)。
电极边缘效应:采用大曲率半径电极减少局部放电干扰。
五、安全防护与应急措施
操作人员要求
需持证上岗,穿戴绝缘手套、鞋及护目镜,保持安全距离。
试验区域设置隔离围栏及警示标志。
应急处理
设备配备急停按钮,异常时立即断电并排查原因(如环境湿度超标或试样污染)。
直流试验后需手动放电,避免残余高压危险。
六、设备维护与标准合规
维护:定期检查电极磨损、高压线老化及接地可靠性,推荐每年一次计量校准。
标准对比:注意与ASTM D149、IEC 60243等国际标准的差异(如升压速率、电极尺寸)。